首页  中心简介  组织机构  研究方向  人才培养  科研情况  学术交流  下载 
   
 
 
  研究方向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理论研究

    主要学术带头人姓名:陈选华 张洪根

    硕士点①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学士点①名称:法学;学士点②名称:行政管理;学士点③名称:公共事业管理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

    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巨大变迁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功能,巩固和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增进校园和谐,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重大而急迫的现实课题。然而,在社会主体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情势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形成强大的外在辐射力,如何在继承和发扬我党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建设,如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分析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的基本状况和走向,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论和规范体系。

    (2)人生观理论与教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基本原理及经典作家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方法论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中人生观领域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对象,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论建设的基本内涵,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机制以及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实践的规律。

    (3)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研究。研究现当代中外各主要文化思潮面对新的时代特征讨论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重大问题的新视角、新方法以及由此而提出的新理论,探讨这些新视角、新方法、新理论对人们认识宇宙、社会和人生,包括认识思想、政治和道德问题所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对青年知识群体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所带来的变化,探讨这种变化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以及如何因势利导,并借鉴相关理论成果,改进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观点为指导,批判地吸收西方管理理论的有益思想,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辩证关系、实践经验和新形势下的改进路径,以增强教育的效果。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特色:

    (1)突出学科前沿性研究: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技术伦理观在当代的新发展。

    (2)突出学科理论基础的交叉综合性研究:如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经济生活中的伦理关系以及与管理的关系等。

    (3)突出学科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如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将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实际效果。

     研究方向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方法研究

    主要学术带头人姓名:汪光阳 方华 蔡保兴

    硕士点①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学士点①名称:法学;学士点②名称:行政管理;学士点③名称:公共事业管理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

    方法影响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既是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需要,也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既是适应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根本要求。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原则、途径和方向等方面已初步建立简约的理论框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也为深入方法创新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方法创新领域的研究存在许多不足,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相互脱节,主要表现为经验多、理论少,重复多、创新少以及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不平衡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意义在于不但可以拓宽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方法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将辨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原则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从实际工作经验中加以提炼和升华,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并发展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从多个学科吸取有益成分,比如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学、组织学,特别是要分析心理学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联,重点探讨心理咨询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理运用。

    (2)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和民主理论蕴涵的方法论原则研究.重点探讨这些原则如何转化为具体的一般方法论,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怎样建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课程文化模式,以改变单纯依靠强制灌输、忽视渗透的做法。

    (3)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研究。紧紧围绕“三走进”(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学生的思想、走进学生的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深入探索。比如如何更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学风建设相结合、与“三育人”相结合、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结合等。

    (4)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研究。重点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互联网对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探索网络社会背景和网络文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探讨如何将互联网作为新载体和新工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以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特色:

    (1)突出方法、途径的科学性、创新性和有效性研究。

    (2)突出“三走进”(走进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在提高适应性、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3)突出实践性。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

    

    研究方向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主要学术带头人姓名:李辉生 曹大文

    硕士点①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学士点①名称:法学;学士点②名称:行政管理;学士点③名称:公共事业管理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包括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以及各种载体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使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多种教育力量的合力效应不够明显、各种政策措施之间的脱节、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相对缺乏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还客观存在,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部分高校研究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尚未形成,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了解不多、预测不够,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不强。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真正建立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德育格局,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融于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我校在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大学生学习指导理论与方法等领域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优势和比较鲜明的特色。

     

    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研究。重点在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有效衔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要素的有效配置问题,切实改变条块分割、联系配合不够的问题,形成校内外有效衔接、校内各方面密切配合的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2)校园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研究。重点是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分析高校潜在的隐患,研究建立信息通畅的快速反应网络和事故处理的联动机制。

    (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研究。重点在于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测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评估体系。

    (4)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研究。重点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措施,探索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思路、目标和办法、措施。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特色:

    (1)突出方法、途径的科学性、创新性和有效性研究。

    (2)突出“三走进”(走进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在提高适应性、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3)突出实践性。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

       

   

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